Skip to content

Airpods 4 ANC:能把人体传感器加回来就好了

我写外设体验的时候通常的起手式是“我用 xx 的上一代产品/替代产品已经 x 年了”,这次也不例外——不是因为我有多喜欢炫耀或者念旧,单纯是觉得之前的设备通常没有到必须换下一代的程度。

所以这一次我也要用这个起手式——我的 Airpods 2 已经用了整整五年了,换掉它的原因主要是它的电池已经到寿命了(大概只剩 50% - 60% 左右),打电话只能撑一个小时多一点,麦克风的收音效果也劣化到了只能勉强能听清的程度。最后是终于等到苹果产品隔代了,现在买的话不至于太亏(还有 Type-C)。

说个题外话,这副 Airpods 2 是我的第三副耳机,前两副都没活过三天——第一副我在连接自己 2019 年的 MacBook Pro 时发现录音有严重的电流声,完全听不清楚,于是去直营店要求维修。直营店完全不能复现,但是在我的坚持下破例给我换了个新的(后来回家动了一下电脑,发现是天杀的 MacBook 外壳漏电,耳机本身是好的……)。换回来的第二副耳机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只有右耳能够连上,左耳直接查无此人,于是我第二天又回了直营店,点名让昨天的小哥来接待。

插曲

小哥试完耳机 CPU 都冒烟了,确认我确实不像是来骗保的之后问我:您是对我们的品控有意见吗?

我:不然呢?

小哥:我也觉得我们工厂迁到越南之后品控越来越差了。

我:?

好在第三副耳机安全下车,一直用到现在。

虽然 Airpods 4 和 Airpods Pro 2 是同时发售的,但是我从来没考虑过 Pro。不是因为它不强,而是因为我右耳结构特殊,入耳式换了好几套耳塞都不能贴合,所以左右耳听感差异非常大,听着甚至会头晕,反而是半入耳式还算能够接受。这次在丐版和带主动降噪功能的 ANC 版本之间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毕竟主动降噪用过的人都知道是一个很加分的功能。之前用的都是索尼系全包围或者全入耳的主动降噪,这次我也比较好奇苹果在半入耳式耳机上能把主动降噪做到什么程度,就去新宿 Apple Store 买了一个(可惜旧的太老了,不能 trade in)。

拿到耳机之后,在路上随便找了个足够吵的饺子店吃顿晚饭,顺便测试一下耳机在嘈杂环境下的降噪效果。在饭店里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Apple Watch 测试的环境噪音平均大约为 75dB,实际戴上之后的听感大约在 50dB 左右,左右耳的听感也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平衡(但是稍微动一下耳机右耳的降噪就会消失,需要等一秒钟左右让 Airpods 重新计算)。通话和视频录音的效果因为不可能比我之前用的 Airpods 2 更差了,所以我也不太清楚算好还是不好。整体外形也比 Airpods 2 来得更加扁圆,对我来说左耳倒是刚刚好了,但是右耳没有原来的 Airpods 2 那么贴合。

Airpods 的通透模式也一直广受好评,实测下来确实也相当不错,在大街上基本上能做到无感佩戴。不过回家敲上自己熟悉的键盘之后还是会觉得击键音略显陌生,低频的缺失感对于听惯了键盘平时声音的我来说区别还是有些大的。不过这个颇有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意思,就不过多讨论了。

最后,今年的 Airpods 4 应该是库存克星想要降本增效了,原本的人体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被砍成了只有接近传感器。也有人说“砍了这个人体传感器无伤大雅”,但我觉得这多少是有点自适应过头了。没了这个人体传感器,Airpods 4 不能识别自己到底是在耳朵里还是在桌子上,经常出现放到桌面上但是 Airpods 觉得自己还在用户耳朵里,然后 Mac 就继续使用 Airpods 播放音频的情况,出现频率甚至有些影响日常使用了。

希望 Airpods 7 或者 8 的时候苹果能发现这个问题,然后人体传感器加回来吧。为什么不是 56 呢?因为我大概会继续把这个 Airpods 用上两三年吧。

页面历史

Powered by VitePress and Elysium UI.
This site uses Microsoft Clarity to see how you use our website. By using our site, you agree that we and Microsoft can collect and use this data.